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从9月30日开始,“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在故宫午门对公众开放。大展从馆藏195余万件文物中遴选出200件套国宝珍品,以物述史萧山股票配资,全方位展现故宫博物院发展历程。
大展以“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大篇章构建起一部立体、生动的故宫百年史。展览创新性地采用文物与档案“明暗双线”的叙事手法,让每一件文物都成为历史的讲述者,它们的故事,集中体现了国家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守护,以及故宫博物院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崭新面貌。故宫建院百年大展上都有哪些国宝精彩亮相?这次布展有哪些精巧的设计?一起去看一看。
“二十五宝”穿越时光 如何见证历史?
展览的第一篇章“一脉文渊”,开宗明义地讲述了故宫博物院的源起。其中,“紫禁初开”单元,将观众的思绪直接拉回到1925年那个历史性的时刻。策展人介绍,这一单元的核心,正是要阐释文物身份的历史性转变。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展厅中整套陈列的“二十五宝”。这25方曾作为王朝正统象征的宝玺,它们的展出,是为了让观众理解,这些昔日的重器,如何转变为属于人民的文化遗产。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徐婉玲:二十五宝在以往的理念当中象征了皇权。但是当1924年12月的时候,点查人员点收这批玉玺的时候,它的身份已经发生变化了,它已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物了,成了博物馆的藏品。为什么会提选全部呢?是因为也契合了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年。以往情况你可能只能看到一方、两方,那这次大家可以看到二十五方,作为百年院庆回馈给各位观众的展品。
如果说宝玺身份的转变是一次历史的宣告,那么这一组清代瓷器的展陈方式,则充满了温情的历史回望。展览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实物,与当年它们陈列在承乾宫旧木柜中的老照片并置,形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生动地诠释了故宫博物院成立的初心与使命。
28万余件“新字号”文物“新”在哪?
故宫博物院195万余件的宏富馆藏,如同一条文化长河。它不仅接续了明清宫廷的“故字号”旧藏,更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收购、拨交、捐赠等方式,汇入了28万余件“新字号”文物。这些“新字号”文物“新”在哪?如何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万千气象?
“故字号”是故宫的基石,而“新字号”则代表了故宫在新时代的开放胸怀与不断成长的生命力。
展厅中处于中轴线核心位置的莲鹤方壶,就是“新字号”文物的杰出代表。它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并于1950年入藏故宫博物院,本身就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的见证。它的入藏,代表了故宫的收藏视野已从宫廷遗珍,扩展到能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更广阔领域。
展览的第三单元“万千气象”,更是将故宫藏品的包罗万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华章共谱”小节,从体现丝绸之路文化特点的唐代银碗,到辽、金时期的特色文物;从来自中亚的玉碗,到宫廷中仿造少数民族器型的金执壶、多穆壶,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交流融合的壮丽画卷。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徐婉玲:这些都是来自多元民族通过各种方式,交换或者是交流而来的一些器物。它本身也是各个民族共同的一些文化特征,在这些器物上有所体现。
修复技艺如何让古物重光 殿宇生辉?
“守护”是本次百年大展的核心。这份守护,不仅体现在对文物的妥善保管,更体现在一代代故宫人薪火相传的修复技艺和与时俱进的活化理念中。修复技艺如何让古物重光、殿宇生辉?
在午门中央展厅亮相的“百年传承”篇章开设了“古物重光”单元,集中展示了故宫在文物修复方面的卓越成就。
“新字号”文物莲鹤方壶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它的修复史本身也是中国青铜器修复领域的经典案例。
这些守护的对象,不仅有可移动文物,也包括紫禁城古建筑群。在“殿宇生辉”部分,展览特别关注了公众平时难以看到的“内檐装修”的部分。相对于“落架大修”的宏大结构,这些内部构件的修复,更能体现故宫古建筑保护的综合性实力与精细化水平。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徐婉玲:我们这次提选的,是以宁寿宫花园还有养心殿,这样一系列的案例来进行阐释,也提选跟这些宫殿有关的一些构建,还有彩画等方式来表达。
进入新时代,“守护”被赋予了更多科技的色彩。展览特设“遇见你的故宫色”数字互动展项,利用裸眼3D技术,不仅动态展示了剔红漆盒等六件文物的精湛工艺,更通过感知观众的情绪状态,建立起人与文物之间的情感链接。
不同时代文物布展暗藏哪些巧思?
此次“百年守护”大展布展暗藏哪些巧思?据了解,这次布展打破了以往按器物门类划分的传统,采用主题策展的方式,通过将不同类别、不同时代的文物巧妙组合。
策展团队将两千多年前的青玉兽面纹璧、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和清代的金瓯永固杯串珠成链,构成了一条贯穿东雁翅楼展厅的中轴线,形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此外,故宫藏品的丰富还被巧妙地体现在他们的出场方式上。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徐婉玲:画中器物可能就是现实中保存下来的器物,它们不是割裂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们通过各种载体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故宫博物院藏品非常独特的一个方面。
这种打破门类以共同主题为脉络的展陈方式,还体现在“太和充满”小节。展览将寓意美好的瓷瓶、缂丝、绘画等不同材质的器物并置,共同营造出中华民族对于和谐、美满生活向往的浓厚氛围。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徐婉玲:对于百姓来说,他想要的生活是富足的、安定的萧山股票配资,所以我们就有了一系列像《耕织图》、国泰民安的大吉葫芦瓶等来表现。叙事框架里展现的是背后承载的那些理想和内容。
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